bat365在线平台

bat365在线平台 2023 年工作要点

时间:2023-02-13 15:37:31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bat365在线平台 2023 年工作要点

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升本为目标,以建设省双高校为抓手,狠抓内涵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大的台阶。

2023年度工作基本思路是:围绕“升本”这一目标,实施“双高计划建设”和“达标提质培优”两大工程,采取“质量建设、规范管理、创新发展”三大举措,完成“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队伍素质”四大要务。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2023年工作要点概括如下:

一、加强思想引领,构筑发展政治保障

1.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任务,扛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2.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不断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任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共同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评选一批思政示范课,打造省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

3.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闭环管理,压紧压实责任,强化预警预防,守住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政治安全、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4.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实施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继续办好信航大讲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具有本校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工作平台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二、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5.推进“三全育人”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完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方案,细化落实十大育人工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创建“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6.培育一批德育特色品牌。结合我校专业特色,深入挖掘大别山红色资源,深入研究列宁号承载的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讲好列宁号故事,传承列宁号精神,构建列宁号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7.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体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完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学生管理理念与工作思路,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高水平打造第二课堂,积极探索书院式管理模式,完善学生自组织体系,发挥学生组织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8.加强辅导员等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做实学院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提高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举办学院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建设一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9.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大学生理健康教育中心和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配置完善户外素质拓展场地、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等设施。建立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0.大力培育职业精神。不断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强化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深入挖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学生树牢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

11.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外延,不断完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逐步规范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协调落实第二课堂资源保障,扎实推进第二课堂基础研究,系统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逐步健全完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聚焦双高建设,夯实升本工作基础

12.扎实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按照教育部工作要求,年底前完成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任务。

13.实施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任务和项目。加大投入、倒排工期、压实责任,着力提升内涵质量,打造职业教育优质品牌。做好提质培优绩效数据采集和填报工作。

14.认真落实双高建设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在认真总结上一年度双高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超常规推进改进措施,在办学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

15.认真落实升本工作责任制。对照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进一步厘清我校在办学定位、治理水平、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短板,确定工作重点、目标、计划与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督导,把升本工作落到实处。

四、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6.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计划,营造现代大学质量文化,构建与人才培养高度契合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学校层面、院系层面和专业层面三级质量运行保障机构。构建质量决策、质量执行、质量评价与诊断、教育教学运行、质量检查监督、质量信息分析与反馈等六大系统的质量标准和运行体系,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运行环节的监测评价。

17.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动态调整,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调整优化。坚持“撤、增、锻、塑”原则,强力推进低质专业调整撤停、传统专业重塑升级、优势专业锻强提质、新兴专业培育壮大,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打造重点特色专业品牌,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标河南省双高专业群建设标准,补齐短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着手培育职业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情况,遴选若干个专业重点进行培育。

18.推进课程改革。对接最新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及时推进课程改革、调整课程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竞赛体系,把职业等级证书所体现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书证融通、课证融通。加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项目分级分批推进建设,从校级建设起步,向省级、国家级逐步推进。

19.推进教材改革对所选用教材进行政治把关,切实加强教材建设的意识形态安全。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化教材及校本教材。各专业有重点地规划建设2~3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或项目式校本自编教材,在此基础上,学校遴选培育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编写的示范性教材。推进信息技术支撑的立体化教材——二维码复现岗位工作程序、技能重复训练。

20.推进教学改革。各专业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积极开展“课堂革命”,加快推动传统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教育相融合,探索创新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广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配套实训室建设和技能证书考试技能大赛项目,大力推进1+n模块化教学(实训)改革。全面推进重点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形成示范推动效应。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21.探索实施校企共育教学模式。探索各种形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遴选2~3个学院(专业大类)试点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我校各专业大类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践。

22.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推进大赛全员化,实现技能竞赛活动全覆盖,推动竞赛活动教学化、体系化,实现课赛结合、岗赛融通。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遴选、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精湛操作技能的大赛选手参加大赛。积极承办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强各类技能大赛组织指导,做好技能竞赛队伍的选拔与接续梯队建设,结合“三个课堂”尤其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常态化的技能深化强化训练,对接省赛国赛组织校内或校际竞赛练兵,争取竞赛成绩有大的突破。

23.强化以项目带动高质量发展。以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信息化标杆学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提质培优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4.强力推动教育教学成果建设。加大省级以上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力度,着重推进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和省级特等奖建设;培育建设河南省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积极与企业共同创建省级工程技术创新研发平台,争取荣获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等奖励。

25.加强科教融通,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紧盯应用学科与专业优势,加大横向合作,打造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科教融通研究平台,以优势专业带动科研应用水平,加强校内外协同创新和跨学科团队建设,发挥科研应用服务地方的“龙头效应”。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加大科研资助力度,积极培育校内项目和各项成果,针对重点科研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定向安排科研任务。发挥院士工作站辐射引领作用,加强横向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研教学、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设高校新型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26.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工程。推进河南省航空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加快新兴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步伐。以专业为纽带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企业先进的元素融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引进与专业相对应并具有生产服务能力的企业,搭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把建设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

27.积极推进教育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加快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工作。

五、坚持德技双馨,打造专兼教师队伍

2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体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学术委员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完善学生评教监督机制。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9.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拓宽师资队伍补充渠道,加大引才育才用才力度,足额配备各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满足教学和实训的需要。把好教师招聘与引进的质量关,重点招聘与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改善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加强教师进修与培训工作,推进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30.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围绕“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的要求,实施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和“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筑牢“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双师型”教师发展培育平台。专业课教师密切跟踪专业发展前沿,对接企业和职业岗位,联系企业技术专家,开展教学素材收集、教案丰富优化、教材更新编著,及时搜集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知识、新案例等,培育属于自己的若干成果。

31.开展校企合作人才聘任。积极创新校企人才引进制度,实施“兼职教师库建设计划”,构建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桥梁;以二学院为单位落实企业人才聘任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校企交流,引入企业技术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践辅导等,实现全校各专业均外聘企业技术人员(专家)3人以上。同时,优化实习指导教师团队组建模式,探索构建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元导师组”机制。

32.培育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聚焦产教融合,依托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校内外优质资源,着力打造3~5个优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每个团队培育一名核心带头人,聚焦一个行业领域,合作一家优质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平台,创造一批优质教育教学成果,形成一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

33.着力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教师、与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积极改善条件,更好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六、创新工作思路,做好招就实习工作

34.扎实做好招生工作。加强招生宣传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夯实招生责任主体,激发招生工作热情,调集优势资源,加强招生工作力度。发挥每一个人的资源优势,要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学校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建立稳定持续的生源渠道。齐心完成2023年招生目标。

35.加强五年制师资配置和招生工作。加强五年制专业师资招聘和人员配置,适度增加公共课教师,完善五年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夯实五年制学院的育人基础,统筹安排落实五年制招生工作。将更多的权利下放给五年制学院,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激发办学活力,夯实办学责任。

36.做好实习就业工作。健全学生实习就业指导服务和跟踪管理制度,积极拓展与专业相适应的优质校外实习就业岗位,已经合作的优质企业,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沉淀优质企业资源,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让学生整体实习、就业率达到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 85%以上。

七、强化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7.做大做强社会培训。大力开拓培训市场,开发特色培训项目,加强与人社、教育等政府部门对接,创造条件申报完成各级培训认证资质,加强培训队伍建设,挖潜培训项目,制定配套政策,激发培训工作积极性,完成规定的社会培训任务。

38.落实“1+X”证书制度。全力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已经获批的 1+X证书试点专业要按照要求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加强技能培训,大力推进X证书考取工作。

39.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要求落实技能等级评价组织和继续教育资质的申请备案工作,做好技能场地的规划建设,有效完成年度人人持证的工作要求。

40.对接市场需求加大服务社会力度。各学院立足自身优势和专业特征,找准市场契合点,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服务、项目承包等方式,主动融入科技、产业、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创办院办企业,打造学生实践和服务社会的平台,取得良好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加大创建力度,建设文明平安校园

41.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各项指标体系,完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确保年初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以强化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人育人为目标引领,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航院校园文化。

42.建设平安法治校园。认真履行学校法治建设职责,构建法治教育体系,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压紧压实各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及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强化防电、防火、防水、防疫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学习和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做好校园安全、周边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的整治工作,做好应急防范、信访维稳工作,加强值班值守,持续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着眼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按照“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的总要求,最大限度维护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九、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43.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涉及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报理事会和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二级学院重大问题由党政联席会决定。维护校党委这个政治核心,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和教育方针。接受监事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的工作监督,坚持监事列席校务会制度。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或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问题时,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和师生的意见建议。

44.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制度规范管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作用,认真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目标管理。理清管理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压实目标责任,创新考核机制,引导各部门、各级管理干部有目标、有方向、有标准的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完善计划管理。制定完善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工作计划,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避免随意性。强化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强化督查问效,聘请第三方对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45.提高管理民主化水平。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和专业带头人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采取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46.向基层放权赋能。按照事权与人权、财权相统一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向基层下放管理权力,做大做强做实二级学院。在二级学院试行大包干管理模式,五年制学院实行独立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47.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责任心强、创新力强、执行力强的“三强”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作风能力建设,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创造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十、改善办学条件,打好学校发展基础

48.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引进外部伙伴,整合外部资源渠道,通过自建和第三方投入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49.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加快各专业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及教学资源库、标准化考场建设,满足1.5万学生学生实训课需要。加强文化艺术与体育设施及场馆建设,满足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需要。加快推进学校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学生和教师公寓、教学与实训用房工程建设任务。

50.加强后勤服务工作。加强和改进后勤保障工作,完善服务设施,根据师生员工的需要,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向超前服务、主动服务转变,向优质服务、深度服务转变。